

关税冲击来势汹汹,中国这次准备好了吗?
2025年2月1日,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%关税,于2月4日生效。对此做法,中方明确表示反对,并立刻提出反制措施,于2月10日如期实施。
关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,拉迪在采访中直言,“这是一把双刃剑,它的确会对中国造成负面影响,但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更大。美国在过去几年好不容易才控制住的通胀水平,可能也会因为此化为泡影”。

拉迪还表示:“中国的影响力实际上比大多数美国人想象的要大得多”,他说,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对中国实施关税政策时,中国就能够做到迅速调整,并没有遭受重大损失,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受到限制时,迅速找到了新的市场。
姚洋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,他通过具体地分析提出,“中国企业规避高关税的一个办法是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,然后从这些国家出口到美国。因此在疫情这几年,我们的出口占世界的比例是上升的,而不是下降的”。

当姚洋问到中国政府可以怎么应对这次关税冲击时,拉迪提出两点建议:一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;二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。
消费不足?增长到顶?中国经济真的后继乏力吗?
外界广泛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消费不足,就此认知,拉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“2023年家庭消费增长了近9%,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”,同时他还指出,“如果缺乏信心,会导致储蓄率上升。但事实恰恰相反,中国的储蓄率在下降”。
面对姚洋追问:“假如中国经济的难点不是消费不足,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究竟在哪”时,拉迪通过比较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的数据,得出“中国的增长速度事实上还是远快于任何其他发达工业经济体”这一结论。

拉迪补充道:“中国经济当前确实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结构性问题,例如房地产”, 由于从2022年到2024年,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总量累计下降了约三分之一,这一部分短期内无法被其他领域完全代替,因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不过,拉迪并不悲观,他认为如果能够推进更多经济改革,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步回升。
中国相对于美国的GDP,在2022年达到76%,但随后逐渐下降。因此业界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顶,增长潜力接近枯竭。通过前面的分析,拉迪表示不认同上述“峰值中国”的观点。他进一步提出,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指数来看,目前中国的人均GDP仅占美国的25%,然而以日本、韩国等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,当它们的人均GDP在达到美国的55%—65%前,年均增长率通常都高达7%或8%。以此推断,一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完成调整,或者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,中国在未来十年内仍有潜力以6%到7%的速度增长。
姚洋同样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,原因是他认为中国的技术进步速度超出想象,而技术进步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长期重要动力。

直面挑战,激发更多经济活力
尽管姚洋和拉迪两位学者同样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,但他们在对话现场也谈到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。
拉迪将中国经济未来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为三个方面: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低;中长期劳动力规模下降;长期来看地缘政治和去全球化。

这场跨越中西方视角的对话揭示了一个共识: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在于规模与产业链,更在于直面问题的清醒与自我革新的勇气。正如拉迪所言:“断言‘峰值中国’为时尚早,从长远来看,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”。
嘉宾更多精彩观点,请关注东方卫视每周三晚播出的《两说》节目。
举报 文章作者
第一财经
相关阅读
关税阴影下,2025全球经济前景能否柳暗花明?丨两说第一集节目,特邀瑞银首席经济学家Arend Kapteyn与主持人尹凡展开一场关于“关税阴影下,2025全球经济能否柳暗花明”的深度访谈。
146 02-19 15:23蔡崇信称,阿里巴巴是一家内生性发展的公司,围绕消费市场的需求生长出了淘宝网、支付宝等成功业务。
81 02-13 18:04
特朗普宣布下月对墨加开征关税,这些行业将受冲击美国的一切商品都将变得更加昂贵。
381 01-21 18:02
上百位企业家齐聚,致敬中国经济最强驱动力“中国的企业家不光要出产品,还要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或教训,一代一代人薪火相传。”
102 01-16 11:25
主动航空温控集装箱首飞大洋洲 海尔生物新产业内生动力强劲 57 2024-12-30 17:2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联华证券_实盘配资排行榜_正规实盘配资网站观点